【项目拉练特别报道③】顺庆:乡村振兴“十大行动”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乡间道路平坦干净,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绿树成荫,村头河水清澈见底……近年来,顺庆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十大行动”,按照“一区三线多园”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进一步深挖乡村潜力,盘活乡村资源,不断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告别“摸黑”出门 亮化工程照亮群众回家路
盛夏时节的元宝山村,风光旖旎。在华凤街道元宝山村,宽敞平整的通村水泥路映入眼帘,整齐排列的农家小院掩映在乡路两侧,错落有致的太阳能路灯顺着村道延伸,农户们忙于田间地头,阳光透过树梢投下点点斑驳,微风引得树枝沙沙作响,宁静祥和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
图元宝山村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
乡村不仅要美,还需富有生活气息。曾经的元宝山村因基础配套设施薄弱,路灯建设长期滞后于道路修筑,导致村里老人、小孩摸黑走路摔跤事件时有发生,给村民夜晚出行造成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
“以前一到晚上,出门都要打上手电筒,现在再也不怕走夜路了,道路变亮了,晚饭后还可以在路灯下散步。”华凤街道元宝山村村民何明友高兴地说。2021年,元宝山村200余盏太阳能路灯投入使用,让夜幕下的村庄变得明亮又多姿多彩。
据了解,华凤街道元宝山村党总支把“让百姓不走黑路”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内容之一,通过党员代表大会商议,多方征求群众意见,积极筹措资金40余万元,实施道路亮化工程,解决群众夜间出行安全难题。通过近6个月的努力,一座座太阳能路灯屹立在村庄的各个角落,覆盖了村庄的田间巷陌。在不方便安装路灯基座的地段,经过村委会、村民及施工方多方协调也安上了路灯,极大方便了村民夜间出行。
亮化工程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一盏盏矗立的路灯,点亮了民心、照明了道路。现如今,每当夜幕降临,路灯便自动亮起,像一群守护村民安全的卫士,不仅照亮了回家的路,照暖了村民的心,也点亮了乡村振兴的梦,成为了美丽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改厕”塑新风 共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小小的厕所,在农村撬动大民生。如果说数不胜数的美景是乡村环境面貌显著提升的“面子”,那关乎民生的小小厕所便是“里子”。如今,在顺庆的农村,越来越多的厕所经化粪池防渗漏改造后,美观了、不臭了,乡村越来越宜居。
图 村民家中改造后的厕所
“以前家里是旱厕,院子里经常有味。夏天被一圈蚊子围着,冬天身上又冻得冰凉。如今厕所改完了,家里新建的卫生间,有村里发的抽水马桶,还可以淋浴,环境变好了,干净又卫生。”在李家镇太平山社区的李德强家中,他兴奋地向记者介绍起家里建好不久的抽水式厕所,与传统旱厕“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不同,他家的卫生间整洁明亮,排便物通过下水道排至化粪池沉淀,再也不是蝇虫乱飞,臭味扑鼻的如厕环境。
“‘厕所革命’还改变了一些村民落后的卫生观念,带动了村民文明素养的提高,树起了文明新风。如今,村里的面貌有了大变化,大伙儿也讲卫生、讲文明了,再没有乱倒垃圾的现象。”李德强深有感触地说。
乡村要振兴,改厕得用心。“随着改厕进度加快,我们将通过按标准验收、群众监督等方式切实提高改厕质量,并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知晓改厕目的、意义和相关政策,有效调动群众参与改厕的自觉性、主动性。”顺庆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持续紧盯农村厕所改造工作,持续加快改造进度,及时开展新(改)建户厕与验收、资金拨付工作,压紧压实镇村、施工责任,对于新(改)建不符合标准的户厕,坚决返工,确保新(改)建户厕质量,以实效助力乡村振兴,打通乡村建设“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2023年,顺庆区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以及“厕所革命”为抓手,编制了《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提升实施方案》《顺庆区农村改厕“提质年”实施方案》,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农村厕所改造5222户,2023年全区具备污水处理能力的行政村比例达到70.9%,污水处理率达到89.3%。
建设高标准农田 夯实乡村振兴坚实“耕”基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顺庆区芦溪镇常宁院村,放眼望去,沟渠、田块平整划一,曾经闲置的土地已变成充满生机的高标准农田。常宁院村党支部书记何理正沿着田埂缓缓前行,不时蹲下身子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集中连片、高产稳产、抗灾能力强,这是何理对高标准农田的评价。
图 常宁院村高标准农田
“以前这里的田块大小不一、高低不平,机耕路、沟渠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大型机械根本无法在小田里作业。我们村于去年底开始建设高标准农田,目前已完成112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对水渠和附属设施进行最后的施工。”何理指着一处坡田告诉记者,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小田变大田、坡田变梯田、陡坡变缓坡,生产便道、排灌设施一应俱全,这些都为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了条件,进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粮食增产、村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进一步提高了群众耕种的积极性和土地流转率。
据何理介绍,改造前这里都是一些高低不平的小块田,田块不仅面积小,而且田与田之间的落差大,不利于大型农机作业,土地产出效益低,农户种田积极性不高。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这片农田将由“小田变大田”,形成“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粮”田,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产值,也增强了农田的可持续高效利用。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通过土地调整归并,把小块土地并为大块,以此提升耕地质量和基础地力。常宁院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正是顺庆区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发展战略的缩影。
2024年,该区将计划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3.7万亩,其中新建2.2万亩、改造提升1.5万亩,包含田型调整、整治山坪塘、新建蓄水池、完善提升灌溉体系、建设机耕生产路以及设立耕地质量检测点等。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实施土地调型6816亩、建设机耕道生产路45.6公里、建成排灌设施19公里,累计完成总工程量35%。
“今年,我们将以‘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工作为契机,按照‘一年拉框架、两年成体系、三年见成效’的思路加快推进全域全程农机化,做好停机坪建设、宜机化改造、农机手培训等工作,分阶段、有节奏稳步推进集中连片可耕地机械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形成主体多元、竞争充分的农机化服务市场,全面提高全区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和竞争力。”顺庆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顺庆全媒体 记者 黄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