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成文日期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5-10-13 | 来源:区政府办公室

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3月9日在南充市顺庆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南充市顺庆区人民政府区长 刘 彬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是区、乡(镇)换届之年,是全区上下抢抓发展机遇、抗御自然灾害、完成“创优”攻坚任务、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和谐稳定、富裕文明”的南充样板区目标,着力推进产业培育,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一、突出特色,产业发展进程加快

全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78.64亿元,同比增长13.6%;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677万元,同比增长2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7亿元,同比增长1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08亿元,同比增长1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671元,同比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3268元,同比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2:42.4:49.4,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

工业提速增效。实施企业倍增型、成长型计划,新增工业企业5户,完成技改项目12个,技改投入资金4.3亿元,一批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机械汽配、石油化工、医药食品、建筑建材、小商品和轻纺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东西干道、潆溪工业集中区已形成一定规模,潆华工业集中区已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企业“退城进园”、工业用地遗留问题加紧解决。加大企业协调服务,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康达公司成功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石达化工聚丙烯生产线填补了西南地区空白。积极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企业融资逐步好转。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7.5亿元,工业增加值20.2亿元,入库税金2.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2%、21.3%、31.4%。

农业持续增收。面对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奋力抗灾自救,狠抓晚秋生产,实现了大灾之年减产不减收。全年粮食减产11.8%,农民人均增收303元。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11个新农村示范村全面启动,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初见成效。特色产业加快发展,顺西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嘉陵江沿线和潆新公路线农业特色产业效益初显。食用菌、禽蛋、肉牛、生猪、草兔等种养基地规模扩大,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大百合科技园、绿科禽业、绿宝菌业等一批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增强。劳务经济继续发展,持续输出劳动力8.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9亿元。认真落实各项涉农政策,及时兑现粮食、农资、退耕还林、良种、农机具等补贴,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三产繁荣活跃。以“创优”为契机,加快景区景点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全年共接待游客5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3%、55.3%。商贸流通体系逐步健全,成商南充店、成百南充店等商贸骨干企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三名酒业、穗丰农资等6户企业列为国家级市场运行监测企业,川北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入国家商务部“双百工程”试点单位,一批专业市场、综合市场进一步规范完善。金融、房地产、现代服务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城市社区商业网点进一步拓展,农村“万村千乡”工程顺利完成。地方特色品牌得以提升,鼎兴食品公司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企业,金巴蜀食品公司、川北凉粉有限公司被省商务厅认定为“四川老字号”企业。

二、突出“创优”,项目攻坚成效显著

紧紧抓住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举办罗瑞卿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的有利时机,年初下达的34个大项目、95个小项目顺利推进。果山公园拆墙透绿、桂花坪农户征地拆迁还房建设、马道巷廉租房建设、49条街道改造工程、曲剧团还房工程、马市铺客运站、马市铺至潆溪段公路改造工程、何家观收费站搬迁,潆(溪)新(复)路、芦(溪)灯(台)路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按进度完成。项目争取工作取得突破,全年共向上级争取项目100个,到位项目资金1.74亿元,同比增长38.1%。完成南门坝、兵马堂、清泉坝、杜家嘴、伍家垭、马市铺等6个片区9个小区还房回迁工作,近3000户拆迁农户搬进新房。潆(溪)新(政)公路、潆(溪)马(市铺)公路沿线农房风貌整治见到成效。

三、突出招商引资,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各项改革稳步实施。企业改制继续深化,一批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得到妥善处理。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合理调整了乡镇区划,舞凤、华凤、新建三镇改为街道办事处,新成立和平路街道办事处,行政资源进一步整合。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财政管理、行政审批进一步规范,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市场化配置资源深入推进,土地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民营经济稳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48.3%。

招商引资取得实效。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参加“重庆洽谈会”、“西博会”、“泛珠三角洽谈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参加朱德诞辰120周年项目推介会,成功举办罗瑞卿诞辰100周年优势产业项目推介会。广泛开展以企招商、以友招商、定点招商等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全年共引进项目63个,到位资金4.77亿元,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

四、突出和谐建设,各项事业统筹推进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科技创新、产业推进、科技富民行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逐步发展,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严格执行“两免一补”政策,惠及贫困学生5万多名;农村学校危改项目全部实施,食堂达标建设基本完成;西山小学建成招生,南充二中教学楼建成使用。成功举办罗瑞卿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张澜纪念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网吧、音像、演出等文化娱乐场所监管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老年人运动会、社区运动会成功举办。疾病报告和预警机制逐步建立,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处置能力得到提高。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活动,军政军民关系更加融洽。“十进社区”工作有序推进,社区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示范社区不断增多。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有所缓解。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物价、质监、药监、统计、城管、环卫、街道、社区、档案、宗教、老龄、地方志、广电、电信、气象、保密、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绩。

社会保障不断拓展。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数达2.2万人,征收养老保险金4300多万元;失业保险参保1.9万人,失业救济金发放面进一步扩大;医保覆盖面逐步扩大,参保2.3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平稳推进。全年新增就业再就业6766人,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失地无业农民2252人,帮助679个“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再就业,各项帮扶政策及时兑现。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全年发放低保补助金2755万元,农村低保覆盖面有所拓宽,实现低保金按时发放;社会救助和福利事业深入推进,五保对象村级集中供养面进一步扩大;实施“扶贫安身工程”,帮助88户农村特困家庭维修、新建住房7000多平方米;深入开展“万人结对帮扶活动”,机关单位扶贫济困送温暖蔚然成风;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红层找水等惠民工程顺利实施。

社会保持安全稳定。认真落实安全稳定第一责任,积极应对各种矛盾,主动解决遗留问题。依法处置和妥善化解了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大都会产权办理、西门市场整改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坚持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分线负责制,安全监管得到加强,安全基础得到夯实,安全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全年辖区无重特大事故发生。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辖区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能力明显提高。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顺庆”创建获得成功,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

五、突出依法行政,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主动征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对政府工作的意见,推进了政务公开。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52件,办理政协委员的提案210件,办结率达100%。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居)民自治、推进了政务、村务公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普法教育、依法治理有效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全面推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行政监察,严格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规范招投标管理,源头治理取得实效。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加强督查督办工作,政府执行力逐步增强。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发展任务重、矛盾困难多、自然灾害大。我们紧紧抓住各种机遇,推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战胜了特大自然灾害,完成了“创优”攻坚任务,尽最大努力解决了一些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凝聚着全区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驻区的中省市各部门、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清醒地看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是:发展空间受到局限,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土地资源约束加大,给项目的引进实施带来新的难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城乡部分群众生活水平较低,构建和谐顺庆任务繁重;传统商贸受到挑战,社会事业发展活力不足;历史遗留问题和社会矛盾凸显,安全稳定形势不容乐观;机关作风、行政效能还不适应新任务、新要求。这些矛盾和问题,不仅影响顺庆当前发展,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解决,也会影响顺庆长远发展。对此,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2007年工作安排

2007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根据区四次党代会和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发展战略、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2007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战略部署,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顺庆”这一主题,大力实施“产业立区、开放活区、富民强区、市区互动”战略,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实施项目攻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区生产总值89.65亿元,增长1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1亿元,增长15%。

工业销售收入113.5亿元,增长30%。

工业增加值26亿元,增长28.7%。

工业入库税金2.31亿元,增长1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98亿元,增长14.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29亿元,增长1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51元,增长9%。

农民人均纯收入3568元,增长9%。

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3%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内。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八个着力”上,强化举措,抓好落实,促进发展。

一、着力推进区域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抓住影响结构优化的重要环节,突出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注重速度、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1、大力实施工业兴区战略。牢固树立“集中精力抓产业、突出重点抓工业”的思想,突出重点,强化保障,推进工业发展新突破。

加速打造工业发展平台。把工业集中区建设作为培育引进项目、促进产业协作、推进产业集聚的重要措施,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重点抓好潆华工业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运行机制,积极引进企业,推进15万吨燃料乙醇加工项目尽快入驻园区;抓好潆溪工业集中区建设,完善功能配套,加大项目引进,促进鑫润纺织、鼎兴食品等企业建成投产;进一步拓展东西干道工业基地,促进康达公司万吨衣康酸生产线、滤清器项目的建成投产,积极促进10万吨生物柴油项目和兴城液压公司尽快投入二期建设。积极协助做好重点企业“退城进园”相关工作。

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坚持扶优扶强,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支撑作用。重点扶持康达、人本等10户倍增型、成长型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新培育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骨干企业3户;继续加大驻区企业的协调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促进产业资源整合,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促进石达化工、人本轴承等技改扩能项目的实施,完成技改投入4.5亿元;实施名牌战略和专利战略,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争创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

优化工业发展环境。落实兑现扶持工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认真协调落实好区内重点企业的“退城进园”政策。继续实行县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2、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坚持按照“服务城市、致富农民”的思路,大力发展具有城郊特色的现代农业,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规模化、规模农业效益化,确保农业稳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产业强村、科技兴村、生态建村、依法治村”的基本要求,突出“一水二路三产业”的发展重点,搞好村庄规划,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新启动2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继续贯彻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围绕“水是命脉”,推进农田水利化建设,加大重点水利工程及渠系配套、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整治,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围绕“路是纽带”,加快通乡公路建设,推进村道通达化建设,完善农村道路网络,加强农村道路管护;围绕“资源是基础”,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探索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按照减量化、再利用的要求建设一批示范点,加强中低产田土改造,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具的推广,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切实抓好农业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农业特色产业布局,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把特色产业做精做专。大力发展壮大优质食用菌产业,巩固国道212线食用菌长廊,发展潆新线食用菌产业。大力发展壮大无公害蔬菜产业,扩大蔬菜种植面积2000亩,力争3-5个优质蔬菜品种进入超市。大力发展壮大蛋鸡产业,依托绿科禽业和金台镇梨子园村蛋鸡养殖,带动蛋鸡产业发展,力争规模达60万只。大力发展壮大优质肉猪产业,依托大百合农业科技园,推行生猪托养模式,加快发展生猪养殖小区,力争优质肉猪出栏达50万头。大力发展壮大优质蚕桑产业,新建桑园5000亩,实现年养蚕1.6万张。大力发展水果产业,对传统水果品种进行嫁接改良,实现年产水果2.7万吨。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加大培训力度,有序转移输出劳务人员8.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亿元。

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继续扶持绿宝菌业、绿科禽业、天太乳业、大百合科技园、金福源花生等重点龙头企业规模发展。力争引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新项目,培育新的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产品市场和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业信息网络,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和现代服务业。围绕把顺庆建设成为南充市“四中心、两枢纽”的核心功能区,着力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在增加就业、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5%以上。

完善五大流通网络。着力打造以五星花园为核心的黄金商圈网络。进一步做大做强以成商、盛华堂、好又多、国美、成百为龙头的精品零售企业,因势利导把人民中路、文化路、涪江路、人民南路、模范街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增强批发辐射网络。以西门市场为龙头,增强各类批发企业在川东北区域的辐射功能,搞好市场整改,理顺管理秩序,着力完善市场周边交通、通信、餐饮等各项配套功能。扩大农产品销售网络。重点改造、提升一批功能齐全、辐射面广的城乡农产品批发市场,扶持现有综合专业市场扩大规模,提升档次,规范管理,走专业化特色经营的路子。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大力实施便民服务进社区,便利消费进家庭的“双进”工程,建成一批社区商业网点示范店,鼓励大型超市、连锁经营企业向社区延伸。进一步完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工程,新建、改造100个农村小商品经营网点,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方便农村居民生活。

建立两条旅游精品线。牢固树立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理念,充分发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优势和张澜旧居、罗瑞卿纪念馆、三国文化等资源优势,积极建设红色旅游文化和嘉陵江风光两条精品旅游线。依托城周生态绿化、精品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等优势,大力发展城郊休闲旅游业。加快旅游功能配套项目建设,完善景区功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开发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提升旅游业档次,全年实现旅游产值3亿元。
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传统与现代融合、生产与生活结合、市区与城郊一体、政策鼓励与环境引导并举的服务业发展思路,以扩大现代服务业领域为突破口,以特色街区为亮点,以提升品位和档次为重点,瞄准国内外服务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加大引进力度,推进现代服务业更快更好发展。鼓励发展金融保险、通讯信息、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大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新型消费方式。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使楼盘经济在满足群众需求的同时,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进一步贡献。

全力推动外经外贸。把外经外贸作为拉动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着力抓好康达中冷器、金福源花生等企业产品的出口贸易,挖掘企业出口潜力,实现出口大幅增长。

二、着力加快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

牢固树立“产业是支撑、项目是载体”的理念,把项目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第一抓手,集中力量争取到、实施好一批支撑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项目。力争在工业项目、交通建设、水利工程、新农村建设、惠民行动等政策投入聚集型领域,争取有一批对全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培育有重要促进作用的重大项目落实到位,确保项目总量增加、质量提高、接替有序和良性循环。认真组织实施“十大重点工程”和各项重点项目。启动建设搬(罾)渔(溪)、芦(溪)顺(河)通乡公路,完成70公里通村公路建设。配合市上做好小龙、凤仪电站和达成铁路复线等重点工程。做好渔溪河流域15平方公里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启动搬罾青山坝和渔溪圆坝子河滩地开发项目。加快启动南充七中教学楼改危、南充十二中扩建、五星小学南门坝新校区建设等工程。加快旧城改造、栖乐垭新农村建设,启动潆华工业集中区、十二中、白土坝三期还房工程,启动西桥河、市政府新区、西华师大新区等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配套工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工程。按照市上部署,积极争创国家园林城市。

三、着力推进各项改革和对外开放

积极推进改革。继续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区乡财政管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规范机构设置,精减人员编制,整合事业单位。建立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义务教育资金到位、管理到位,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严格预算约束、规范完善国库集中收付、会计核算、政府采购制度,加强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推行“乡财区管乡用”。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保证各项改革顺利实施、取得成效。

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紧紧瞄准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紧密结合我区产业优势,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积极开展对外招商。认真组织参加“西博会”、“重洽会”、“珠洽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大力开展小分队招商、实施专业队伍招商,培养和组织一批能力强、业务精的队伍常年外出招商。进一步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力争引进一批质量好、污染小、能耗低、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拉动作用的项目。全年招商到位资金3.5亿元,引进重大项目10个以上。放手放胆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认真落实各项支持政策措施,切实营造平等竞争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做强做大。

抓好资源节约工作。坚持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严格土地管理制度,搞好土地开发整治,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加强环境保护,着力抓好工业污染、城市污染、农村污染的防治,加强饮用水源管理,确保饮用水安全,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四、着力提高财税金融保障能力

进一步完善财税管理体制,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保持财政快速增长的态势。努力挖掘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潜能,破解发展资金瓶颈,促进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

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多渠道培植财源。认真研究稳健的财政政策,加大向上争取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源征管,确保应收尽收。加强非税收入征管,严格规范减免缓的审批程序。加强政府基金及各类收费的管理,加大国有资产经营力度,强化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监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规范财政资金管理。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压缩消费性支出,优先保证工资发放、机关正常运转和社会保障、农村医疗卫生等必需经费,重点加大工业发展、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建设、惠民行动、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投入。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执行法定预算,除应急支出外,原则上不新开支出口子。巩固“四项”清理成果,强化对国债资金、政府投资性项目等专项资金的监管和审计,建立完善资金使用效益评价、监管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建立健全政府债务偿还机制,逐步化解并严禁新增乡镇债务。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工业企业、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的有效投入。进一步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有效发挥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五、着力推进社会和谐、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十大惠民行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实施就业促进行动。城镇新增就业岗位6000个,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000人,其中,“4050”等困难对象再就业1000人,确保全区现有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再就业。

实施最低生活保障行动。把符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城镇居民全部纳入低保,实现应保尽保;逐步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实现农村低保扩面2000人;把符合条件的“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建成10所村级敬老院,逐步提高集中供养水平。

实施教育资助行动。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继续对困难学生家庭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继续实施贫困大学生圆梦工程,继续实施城市低保家庭学生“两免一补”,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入学难问题。
实施医疗保障行动。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80%以上;积极开展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

实施农村交通建设行动。启动建设通村通乡公路,新建扩建搬罾、渔溪、芦溪3个乡镇码头,建成共兴、龙桂、大林、搬罾、凤山、渔溪6个乡镇车站。

实施安全饮水行动。完成李家、桂花、顺河、灯台等4个乡镇集中供水站改造,解决8000人安全饮水问题;红层找水打井1万口,解决3万人饮水困难。

实施农民工培训行动。免费多种形式培训农民工和失地农民2万人。

实施安居解困行动。全部解决农村无房户、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解决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户80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户100户,对城区500名廉租房户实行廉租房补贴。

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建立20个农村集中饮用水源保护区,建成杨家桥、石元坝省级生态示范村,重点工业企业实现达标排放;加快城郊植树造林步伐,提高森林覆盖率。

实施基层组织阵地建设行动。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启动5个乡镇办公楼改造工程,完成57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解决5个无办公场所的社区阵地问题,方便群众办事。

六、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要继续完善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兑现落实优惠政策,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开展“零就业”家庭、“4050”再就业困难人员援助活动。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面。逐步提高城市居民低保标准,扩大农村居民低保范围。建立城乡困难群众救助体系,深入开展城乡结对帮扶、扶弱济贫活动,切实解决优抚对象、城乡特困家庭和弱势群众的实际困难。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继续抓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进科技富民行动,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优化农村教育布局。扩大高中教育总量,培育民办高中教育亮点,提升农村高中学校办学水平,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引导民办教育走特色创新之路。加强和谐示范校园建设,营造良好教育发展环境。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培育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完善农村广播“村村通”工程。强化文化娱乐市场监管,力争启动文庙修复工作。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开发体育产业,创建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整合城市卫生资源,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能。进一步完善三级疾病报告信息网络和预警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处理和救灾防病能力,加快乡镇卫生院建设,力争年内启动第三批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加强卫生监督,净化医疗服务市场,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加快和谐社区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共驻共建、权责统一、创造特色的原则,大力推进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和谐社区建设。积极打造新型现代化示范社区,重点加强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社区物业管理、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结对帮扶、便民服务、社会治安等服务体系建设,尽力解决失地农民进入社区后的生活来源、长远生计问题,着力打造和谐社区、特色社区和品牌社区,努力开创社区建设“共建、共育、共管、共享”的新局面。强化街道办事处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发挥居委会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促进社区公共资源整合。

七、着力推进依法行政、保障社会安全稳定

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爱国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认真实施依法治区方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实行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和行政赔偿制度,防止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积极开展“五五普法”活动。

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大接访”途径,加强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畅通诉讼渠道,规范诉讼秩序,依法妥善处理遗留问题,及时化解矛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巩固平安创建成果。坚持人防、物防、技防三措并举,努力构建“打、防、控、疏”一体化社会治安整体联动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整治和重大危险源监控,减少一般性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构建公共应急平台,积极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强化对重点行业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八、着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

进一步转变职能,推进政务公开,强化依法行政,大力倡导为民、开拓、务实、清廉的作风,提高机关效能,增强行政执行力、落实力。

大兴为民之风。亲民为民是科学行政的具体体现。政府工作人员要自觉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行动指南,把造福人民作为工作的最大追求,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心系民生,情暖百姓,更加自觉地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谋划工作,围绕群众的利益开展工作,凝聚群众的力量推进工作,汲取群众的智慧改进工作,以群众的满意度检验工作。要以实施十大惠民行动为载体,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入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最受益的事情,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大兴开拓之风。政府工作人员要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牢固树立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无项目就不能发展的意识,做到大项目重点跟踪落实,小项目全程跟踪落实。要结合产业布局精心包装一批项目,主动出击积极争取一批项目,集中精力,突出重点,实施好一批项目。在全区范围内迅速掀起跑项目、要项目、争项目、实施项目的热潮,让项目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最为有效的载体和支撑。

大兴务实之风。大力倡导“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讲得好不如干得好”的务实风尚,重实际、说实话、出实招、求实效。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和花架子,坚决反对推躲绕拖。坚持专项工作有专门领导牵头,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保证工作经费,务求工作实效。积极推进任务量化、限时办结、目标考核、末位诫免制度,要切实把工作的规划落实在具体项目上,把工作的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人头上,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最突出的问题上,把工作的成效体现在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顺庆、增进人民福祉上,让实干成为广大干部的工作常态,让实绩成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尺。

大兴清廉之风。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重点抓好土地征用、企业改制、财经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直接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坚持依法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牢固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目标催人奋进,任务更加繁重。实现新的起点上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加快建设“和谐稳定、富裕文明”的南充样板区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南充市顺庆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南充市顺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3020061  

ICP备案:蜀ICP备09019945号-1

联系我们 | 米兰app官方下载二维码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南充市顺庆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南充市顺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蜀ICP备09019945号-1

网站标识码:5113020061

川公安网备51130202000194号

X
市政府门户网站提醒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