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突出富民、惠民、安民三大重点,坚持科学发展,努力构建和谐顺庆,圆满完成了区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一年来政府工作主要成效是:完成地方生产总值(预计,下同)101.2亿元,同比增长15.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650元;辖区税收总额达到1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亿元,达到2.15亿元,同比增长29.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05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12元,同比增长19%。
(一)工业发展后劲增强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21亿元、实现增加值36.9亿元、入库税金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3%、46.8%、49.2%。
工业集中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完成4平方公里的潆华工业集中区建设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以园养园、滚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开展土地报征及融资工作,及时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一期工业用地征地拆迁补偿,一期工程主干道建设已于今年1月上旬全线贯通,3条工业区间道路、排洪渠道、工业用地场平将于本月底完成,一期工程投资3000万元,已正式签约入驻的8个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即将开工建设。潆溪工业集中区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完成2平方公里的园区规划,“三通一平”工程全面启动。
实施企业成长型、倍增型计划。完成技改扩能项目10个,技改投入5亿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兴城液压、泰鑫实业分别获得“四川省小巨人企业”称号,康达公司被评为“四川省行业领先中小企业”,并获得“四川省创新成果奖”,新原机械公司自主研发的“环球牌”汽枪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辖区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骨干企业进一步壮大,企业产品得到提升。全年新增企业6个。中天氟硅等3户企业建成投产;鼎兴食品、鑫润纺织等“退城进园”企业已入园加紧建设。
(二)商贸服务业得到巩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2.2亿元,三产入库税金3.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53.3%。成商川北公司、盛华堂百货、成百南充店、天赐名店等骨干商贸企业经营稳中有升,完成销售收入3.84亿元、税收84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4.3%、14.2%。
新引进苏宁电器、顺源传媒、新世纪百货等知名企业成功入驻大都会;引进中国珠宝龙头企业周大福珠宝进驻成商南充店;一品天下等一批餐饮名店入驻城区发展;滨江大道餐饮服务业集聚发展,形成规模,江边餐饮娱乐船集中经营,成为嘉陵江边集餐饮、休闲于一体的新亮点;一批“老字号”企业生产经营不断扩张壮大。
在南门坝水果批发市场建成川东北最大冻库,川北再生资源市场正式投入使用,在吉隆街建成全市第一家农贸超市,在文化宫建成川东北最大古玩市场,川北畜禽交易市场启动建设;有效整治西门市场及周边经营环境,依法取缔紫云巷以街代市,启动宁安巷农贸市场的扩容改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西河路社区成功创建成省级商业示范社区。旅游经济不断增长,城郊休闲观光旅游业正加快发展。
(三)农业特色更加突出
全年粮油总产量达到15.6万吨,农民人均增收625元,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目标。市上推荐我区为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市、区)。
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率先走出新路。实施“百村四带”工程,通过竞争立项,新启动了22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创新发展、投入和利益联结机制,仅用半年时间,在大林乡大林寺村建成了食用菌、生猪、蛋鸡三个特色种养殖产业园区,57户从事集中种养殖的农户户均纯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成功实践并探索出了“政府引导、农民自主、龙头带动、金融支持、集约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新模式,得到省、市充分肯定和大力推广。其他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因地制宜,突出产业特色,夯实发展基础,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农业产业化建设力度加大。新增商品蔬菜种植面积6000亩,规模达到3.8万亩;食用菌总产量达到6000吨;新增蛋鸡规模养殖20多万只,规模达到65万只;新增出栏生猪10万头,集中规模养殖达到40万头。同仁“土鸡”、凤山“草兔”、共兴“蛋鸡”、金台“肉鸭”、芦溪“寸金黄瓜”、五个蚕桑基地乡,在质与量上都有较大发展。四川天太乳业公司成功申报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天太乳品被评为“四川省名牌产品”;大百合科技园、绿科禽业、绿宝菌业3户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全年劳务收入达7.2亿元。
(四)项目攻坚取得突破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鼓励向上争取项目,对外跑项目。全年共争取项目136个,到位无偿资金2.47亿元,比上年净增项目专项资金5000多万元,特别是交通、水利项目实现了重大突破,一批重点项目得到国家、省、市大力支持。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7亿元,同比增长29.3%,28个重点工程项目顺利实施。芦(溪)顺(河)路、搬(罾)凤(山)路建成通车,凤(山)渔(溪)路完成路基工程;村道路完成297公里,占“十一五”村道建设规划的55%,相当于“十五”期间村道建设的总和;改造集中供水站10处,红层找水打井14500口,解决了3.03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集镇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城市街道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工程,城市管理逐步规范,城市品位不断提升。省级卫生城市复查顺利通过,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通过验收考评;国家粮油储备库一期工程竣工、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小龙门电航工程、达成铁路复线顺庆段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嘉陵江餐饮游乐船码头建设仅用3个月时间建成并顺利实施搬迁。启动渔溪、搬罾、潆溪土地整理项目;第一批启动建设的5个乡镇办公楼全部竣工,第二批4个乡镇办公楼改建工程加紧推进,57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成投入使用,解决了8个无办公场所的社区阵地问题,新建基层派出所5个,七中教学楼主体工程完工,五星小学南门坝新校区完成规划并启动建设,区疾控中心大楼竣工投入使用。
(五)改革开放力度加大
不断深化人事体制改革,行政资源进一步整合,行政审批、政务公开深入开展,行政运行公开透明。深化以部门预算为核心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和“乡财区管乡用”措施,财政对公共事务、产业项目、重点工程项目、惠民工程项目的保障力度明显加大。加强评审、招投标、审计监督管理工作,政府性投资工程项目管理进一步规范。积极推进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完善了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乡镇食品站、市运输公司的改制工作加快推进。在以商招商、以友招商、以企招商的基础上,组织了专门招商队伍,赴东部沿海地区和成渝两地开展为期3个月的集中招商活动,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共洽谈项目120多个,正式签约项目36个,协议资金13.1亿元。积极参加“西博会”、“珠洽会”、“西交会”等经贸活动,扩大了顺庆的对外影响。特别是有组织地参加十九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组织企业产品集中参展,邀请国内外商客参与洽谈,商品成交额达3.5亿元,签约项目5个、资金5亿多元。
(六)惠民行动深入人心
认真组织实施“十大惠民行动”,大力实施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资助、农村交通、安全饮水、安居解困等民生工程,超额完成了市上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年共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失地无业农民和农民工2.3万人,新增就业再就业9395人;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纳入民政救济救助的对象,人均享受定补450元,比上年提高50元,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扩面2000人;五保对象村级集中供养面逐步扩大;帮助186户农村特困家庭维修、新建住房面积9000多平方米;完成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07户;按政策全面实施“两免一补”和“圆梦工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通过省市达标验收。自行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农民参合率达65%。中央、省、市各项惠民政策及资金补贴全面落实到位。
(七)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科技富民行动深入推进,顺利通过省级科技进步先进县(区)考核,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基地。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稳步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巩固提高。素质教育取得新成果,成功举办全市素质教育现场会,教育督导评估工作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顺利通过复查,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不断加强,11.8万儿童接种麻疹疫苗,中英艾滋病防治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督导组的阶段检查验收。文体事业繁荣活跃,成立全市首家文化娱乐协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建成全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农业普查工作获得全国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顺庆区志》编撰工作全面完成。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物价、供销、工商、质监、药监、扶贫、新闻外宣、广播电视、机关事务、兵役、老龄、保密、档案、民族宗教事务、防汛、气象、外事台侨、青年和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积极稳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对潆溪、搬罾等土地、建筑遗留问题集中清理整顿,潆溪土地和建筑市场得到规范,搬罾土地遗留问题基本解决。解除与成商川北公司粮油仓库收购合同,成功实施宗地拍卖,了结了企业改制遗留问题,促进了新粮库的建设和搬迁工作,推动了片区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完成万泰大酒店债权、212线顺庆段质押权低成本回购工作,妥善处置了历史债务,盘活了国有资产。彻底了结大都会电影公司与洪洲公司、中建五局三分公司巨额工程欠款纠纷,避免了国有资产损失;完成35.5万平方米城市房屋产权登记遗留问题处理工作,稳妥解决区属企业退休职工医保等遗留问题。市政府移交我区征地拆迁集中还房小区的有关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实现了还房小区规范管理。炼油厂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整治。积极化解中小学“普九”债务和其他历史债务,区级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理锁定工作全面完成。
加大群众与信访工作力度,确保了全区社会稳定。建立健全群众信访工作机构,进一步明确职责,新时期群众工作试点取得成效。信访渠道进一步畅通,信访秩序进一步规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加大,44件挂牌信访老案得到妥善调处。依法取缔非法营运电动三轮车,成功处置南运司职工、龙吟水郡还房工程阻工和李家丝厂职工反映企业改制等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安全稳定工作进一步加强。实施“天网”、“金盾”、“三基”工程建设,治安防控网络不断健全,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各种专项治理和“严打”斗争,治安形势明显好转,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示范乡镇(街道)活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事故件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财产损失等指标比上年大幅下降,辖区内无较大安全事故发生。
(八)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重新审定并纳入政务服务中心的审批项目131项,实行一站式受理、全程服务。制定出台规范土地、国有资产、专项资金、政府性工程建设等规范性文件,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清理工作全面启动并顺利完成,“五五普法”深入推进,村(居)委会顺利换届,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参政议政。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03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153件。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坚决制止和惩治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的行为,为民、开拓、务实、清廉的机关作风进一步形成。
2007年还有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我区被确定为四川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试点区。这是省委、省政府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顺庆发挥优势、率先发展的重视和关心。区委、区政府抓住机遇,顺应发展要求,及时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组织外出学习考察,邀请专家学者专题讲座,深入开展了调查研究,提出了顺庆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根据产业布局、基础条件、区位特点,将城区、近郊8个街道办事处、2个镇确定为核心圈层,金台等10个乡镇确定为中郊圈层,灯台等8个乡镇确定为远郊圈层,并拟定了近期、中期、远期三步发展目标。“三圈层、三步走”的发展思路,得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目前,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正加紧编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专项规划。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政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凝聚着全区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驻区解放军、武警官兵和驻区的中省市各部门、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虽好,成效明显,但与发达地区,与全国、全省的总体发展势头、发展方式、发展成效相比,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相比,我们还存在许多不足,还存在较大差距,还有许多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这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全区经济总量在全省县(市区)中排列30多位,人均水平比全国、全省低。二是经济增长结构不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较低,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区属工业、现代流通、服务业对财政增长拉动不大。三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明显,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城乡居民收入等都还存在明显不协调。四是体制机制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适应,工作活力不够,干事创业内动力不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较多。五是传统产业优势受到严峻挑战,工业载体建设明显滞后,商贸服务业亟需上档升级,扩大影响。六是行政资源亟待整合,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行政、政务公开、行政效能需要加强,干部工作作风需要进一步转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研究解决。
二、2008年工作安排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扎实推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起步之年。根据区四次党代会和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发展战略、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2008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市工作部署,继续解放思想,扩大对外开放,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为工作取向,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统揽,以推进产业跨越发展为主线,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着力强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着力解决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开创新局面,实现跨越发展。
2008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115亿元,增长1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亿元,增长16%;工业销售收入163亿元、增长35%,工业增加值47.9亿元、增长30%,工业入库税金3.9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6亿元,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53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4420元,增长13%;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5%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8‰内。
围绕上述目标,2008年的主要工作是:
(一)推进产业跨越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实力
努力实现工业新跨越。按照建设园区、做强产业、做大企业、做优产品的思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业集中区是工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的主要载体,是产业承接的重要平台。潆华工业集中区一期工程建设任务要尽快完成,二期道路设施加紧启动,商住服务的配套建设有计划地推进,潆溪工业集中区二期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两个工业集中区签约入驻的工业企业按期建成投产,在建工业项目和签约入驻的汽车销售服务品牌项目全面竣工运行。
加大工业项目招引力度。依托区位优势、产业优势、重点企业优势,瞄准大企业大集团,力争年内新引进附加值高、带动力强、影响力大的工业项目5个以上。加快工业企业退城进园步伐,积极促进康达、顺城机械、四川人本、工程塑料等企业退城进园、集中发展。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格局。
做大做强重点企业、优势产业。大力实施企业技改扩能,促进上档升级,鼓励争创国家、省级驰名商标、名牌产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资本运作、上市发展。重点实施康达集团热交换器生产线技术改造、四川人本轿车轴承开发与生产、天太乳业乳制品生产线改(扩)建、兴城公司力帆板臂精压件生产线等技改项目。协调实施好炼化总厂生物柴油扩量、石达化工二期技改、华塑扩展生产线等重点企业技改项目。成立中小企业会员制担保公司,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优化工业发展环境。认真兑现落实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工业工作定期分析制度、县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重点项目秘书制度、工业发展基金扶持促进制度、政务服务中心并联审批制度,为工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更加高效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和社会环境。
努力争创商贸服务业新优势。坚持走品质发展之路、构建中央商务区,推动服务业提档次、上品位、增辐射。围绕建设“四中心、两枢纽”的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目标,进一步完善主城区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产业布局。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主城区优势,大力培育批发零售业、电子商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餐饮娱乐业、城郊休闲旅游业,积极引进设计类、创意类、广告类等生产性服务业。巩固壮大商贸龙头企业,积极扶持成商川北公司、苏宁电器、新世纪百货等商贸龙头企业,着力提升五星花园黄金商业圈档次。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精品化的要求,着力打造特色商业街区,提升模范街的经营档次,重塑百年商业老街形象;启动建设文峰街仿古商业休闲步行街,集中展示历史文化和地方名优特产品;规划建设嘉陵江码头餐饮集中区,打造滨江美食长廊。
进一步规范市场管理。新建和完善各类专业市场、综合市场,启动建设潆华物流配送中心,改扩建宁安巷农贸市场。加强市场综合监管,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重点规范整治城区农贸市场经营环境,规范经营秩序。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进工程”,重点扶持培育2—3家大型连锁超市,力争西河路社区创建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开展农村日用消费品店和农资店改建为超市工作,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城发展产品销售连锁店。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发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优势,重点完善张澜纪念馆、罗瑞卿旧居、芦溪老君山等景区的配套服务功能,加快栖乐垭等乡村旅游区建设,积极发展近郊都市型农家乐。
努力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坚持“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思路,推动农村经济又稳又快发展。
推广“大林模式”。推进“百村四带”工程,对已启动建设的新农村示范村要巩固成果、深入推进,力求取得新进展、新成效。通过竞争立项,新启动建设20个新农村示范村,着力推广“大林模式”,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园区,走标准化建设、规模化种(养)殖、现代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的新型发展路子。
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壮大沿江专业蔬菜基地规模,重点在搬罾、荆溪、舞凤、渔溪、芦溪等地建设去粮化“专业蔬菜基地”。依托绿宝菌业,带动发展食用菌产业。依托绿科禽业、“同仁土鸡”、毅泰禽业等龙头企业和品牌,实施蛋鸡、肉鸡、土鸡“三个百万”养殖工程。依托大百合科技园,完成种猪场扩建工程,推行生猪托养模式,发展壮大优质肉猪产业。依托天太乳业公司扩大乳业发展规模,依托明仁种鸭场带动肉鸭产业发展,依托皇城园林公司发展林果花卉业,壮大川北草兔规模,巩固发展市区蚕桑生产基地,推进万亩优质蚕桑工程。支持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力争新引进农业龙头企业3-5个,鼓励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重点加强病害水利设施治理和升钟灌溉渠系维修,完成桂花水库病险整治项目,新建整治提灌设施,加快适用农机具推广运用,扩大农业机械化耕作面。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全区生态林、商品林分区规划;大力发展循环农业,规划建设畜禽养殖集中小区,对造成面源污染的养殖户进行整治搬迁。
努力实现财税金融工作新突破。充分发挥财政、税收、金融的积极作用。积极拓展税基,培植税源,不断增大税收总量,提高质量。探索新的税收征管办法,做到精细化征管。科学合理安排财政资金投向,集中资金保重点。进一步融洽银企、银政关系,积极组织引导财政、金融、民间资金加大对重点产业项目、重点惠民项目、重点工程项目的投入。加强和改进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加强重点工程项目的评审监督,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推进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重点围绕产业发展、惠民工程、基础设施进行编制包装和积极争取项目,全年力争新开工项目26个,竣工投产项目28个,加快建设项目14个,前期准备项目8个,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17亿元。
实施重大产业项目。赛康科技、新原机械、恒通电器、潆溪汽车汽贸4S店等13个新开工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兴城液压油缸等12个技改项目,年内竣工投产。完成2万亩商品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启动川东北农村物流服务体系等项目建设。
实施重点民生项目。凤(山)渔(溪)公路建成通车,启动建设双(桥)龙(桂)、灯(台)凤(山)2条乡道公路;完成南(充)搬(罾)路改造,维修李(家)龙(桂)、黄(金)共(兴)路、潆(溪)鱼(龙)路3条通乡公路;完成200公里通村公路建设,实现乡乡通油路(水泥)、力争实现村村通公路。完成13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
实施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完成国家粮食储备库二期工程和粮库搬迁;大力推进小龙门电航工程、凤仪电航工程、兰(州)渝(重庆)铁路、达成铁路顺庆段以及国道212线潆溪至西充段改造等省市重点工程建设;七中教学楼、五星小学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启动十二中改扩建、五中综合楼改造、九中教学楼改造、建华职中实训楼、农村教师周转房等工程项目建设。
实施城乡建设项目。按照打造“人居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优”的要求,重点推进城市建设“四大工程”。实施城区街道改造工程,重点对居住集中区的部分街道进行改造;实施城区街道亮化工程,重点对18米以下的城区街道和重点小集镇安装路灯,基本实现亮化,改善城区形象,方便居民生活;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完成猫儿山垃圾场渗透液覆膜工程,启动建成西华师大新区等3座垃圾中转站,实施医疗废物处理工程,对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实施综合整治;实施旧城改造和住房保障工程,力争完成1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城中村建设任务,完成3万平方米的廉租住房和经济实用房建设。
实行项目责任制,构建项目落实体系,健全项目储备、申报、争取、实施的保障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确保项目争取到位,实施到位。
(三)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着力增强发展活力
坚持改革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充分调动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发展活力。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成乡镇(街道)机构体制改革任务,积极探索行政资源整合试点,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度、岗位设置规范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继续实施教学课程改革。推行财政绩效预算改革,深化乡财区管乡用改革,扩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范围。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乡镇卫生机构、乡镇食品站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
实施充分开放合作。要不断创新解放思想、对外开放的工作思路,不断扩大开放合作区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围绕工业集中发展、商贸服务集聚发展、农业龙头带动发展,瞄准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积极推出一批招商项目,引进一批企业入驻发展。认真组织参加“重洽会”、“珠洽会”、“西博会”等重大招商活动,灵活运用以商招商、网络招商、集中招商、小分队招商、蹲点招商等办法,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创新重大项目统筹协调机制,增强招商引资实效,力争全年引进项目、企业10个以上,到位资金10亿元以上,提高开放质量。
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围绕全民创业和工作创新两大主题,开展思想大解放活动,倡导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工作作风和敢闯、敢干、敢试的创新精神,鼓励企业家创大业、能人办企业、干部干事业,形成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建立创业基金,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初始创业者和重点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对贡献突出的创业者给予政府奖励。
(四)推进城乡统筹试点工作,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制定完善规划。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进程,按照“三圈层、三步走”的总体思路,科学编制、认真组织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规划,制定出台系列配套文件,确保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搞好典型示范。强化产业强区、城郊带动、以工哺农,发挥比较优势理念,坚持城乡产业发展“一盘棋”,建立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机制,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鼓励先行先试,在近郊、中郊、远郊的街道、乡镇选点示范,重点在城镇化建设、土地流转、户籍管理、劳动就业、资金投入上寻求重大突破。
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布局合理、节约用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中心城镇为依托,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重点抓好潆溪、荆溪、芦溪、李家等重点小城镇建设,完善城镇配套功能,加速农业人口向集镇转移,推进城镇化进程。
实施重点突破。创新农村土地利用制度,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方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向城镇集中、基本农田向保护区集中、农民承包地向集体经济组织和业主集中,实现农村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加快农民变居民、农民变股民、农民变工人的进程。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加大财政资金对“三农”的投入比重,改革资金投入方向,鼓励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千方百计招商引资,统筹项目、资金投入城乡统筹试点区域,努力营造“大抓项目搞统筹、聚集项目促发展”的政策和舆论环境。充分发挥农村小额信贷担保作用,不断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着力创造“低财政投入、高社会效益”的示范典型。创新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构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的城乡社会保障线;鼓励农民进入非农领域和城市就业,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制定平等的劳动就业政策。创新户籍管理制度,探索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
(五)推进民生问题进一步解决,促进社会和谐
大力加强以解决民生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建设,继续推进实施惠民工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加强社会保障。免费培训农民工和失地农民6000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8000个,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4000人。城镇居民低保应保尽保,月人均补助标准不低于85元;新增“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200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37000人。健全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行“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力争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
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建成通乡油路(水泥路)22公里,通村公路200公里。解决2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完成8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完成1个建制镇生活污染治理工程,新建沼气池1200口。
建立健全扶贫救助体系。解决110户农村特困无房户和受灾群众住房困难,完成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农户100户。农村低保覆盖面达到4%,解决1.2万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依托惠民帮扶中心,进一步完善结对帮扶措施和办法,建立帮扶解困的长效机制。
(六)推进科教兴区战略,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认真落实基本国策。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格土地用途管理,运用市场机制,高效配置土地和矿产资源,力争启动搬罾土地整理挂钩项目;认真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争创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加大污染防治、环境监管和环境执法力度,切实维护环境安全和群众的环境权益。
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创新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规范发展民办教育,促进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各类教育健康发展,完成省教育督导评估迎评工作。全年实施科技兴工项目5个,科技兴农项目8个。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实施粮食丰产工程,积极推进科技富民行动。积极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规范医疗市场秩序,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确保人民群众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积极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区,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健全城乡三级文化网络,大力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搞好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迎接奥运盛事,提高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水平,积极参加南充市第三届运动会。积极配合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继续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做好《顺庆区志》的出版发行工作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进一步抓好新闻外宣、机关事务、兵役、老龄、保密、残联、档案、民族宗教事务、防汛、气象、外事台侨、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积极发展妇女儿童青年事业和红十字事业。
切实加强社区建设。深入推进“十进社区”工作,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优化人居环境,重点抓好征地农民集中还房小区的物业管理、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解决无办公场地社区阵地问题,打造新的标准化示范社区。
(七)推进依法行政,维护社会稳定,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加强信访接待、惠民帮扶、政务服务“三大中心”建设。规范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实行首问责任制和一站式服务,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行政效能。建立惠民帮扶中心,健全惠民帮扶体系,形成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惠民帮扶网络。完善群众接访中心,建立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组四级群众信访服务网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基础作用,进一步规范信访行为。积极稳妥地处理涉及企业改制、拆迁安置补偿等历史遗留问题和信访老案,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抓好安全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群防群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深入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分线负责”和“责任追究”制度,坚持“科技兴安”,加强安全隐患整治,大力开展各项安全生产专项督查行动,坚决杜绝较大事故发生;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强化市场监管,优化市场环境,保障市场供应,建立物价预警机制和应急方案,加强市场物价监测、监控,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健康安全。
依法规范行政行为。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发挥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坚持依法行政,严格对招投标、专项资金、国有资产和对外经济活动进行规范管理,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积极预防和坚决打击腐败行为,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府机关及其工作部门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大力弘扬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发展看项目、经济看效益、工作看效率,对事关全局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和重要实事,要做到只争朝夕、全力以赴,确保干一件、成一件。要精简会议、文件,切实减少迎来送往和评比检查活动,抽出更多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健全政府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交办、督办、催办、查办制度,推行具体工作限时制、工作失误追究制,坚决制止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互相推诿扯皮现象发生,确保政府机构高效运转。
各位代表,当前,我们正肩负着创新体制机制、推进跨越发展的历史重任,形势催人奋进,事业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奋进,扎实工作,为实现顺庆新一轮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名 词 解 释
1、退城进园:将城区内工业企业从城区迁入工业集中园区,集中、集群、集约发展。
2、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由商务部提出的商务便民工程,即:在乡村建立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店和农业生产资料连锁店。
3、双进工程:由商务部提出的商务便民工程,即: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
4、百村四带工程:百村,即:建设100个新农村示范村;四带,即:国道212线优质农产品加工示范产业带、潆新线特色农业产业带、嘉陵江沿线绿色蔬菜产业带、城市近郊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带。
5、三圈层三步走:三圈层,即:核心圈层,主要包括主城区和舞凤、新建、华凤、潆溪、荆溪等乡镇和街道;中郊圈层,主要包括金台、共兴、芦溪、李家、大林、搬罾、同仁、新复、辉景、双桥等10个乡镇;远郊圈层,主要是除核心圈层和中郊圈层外的灯台、梵殿、顺河、凤山、渔溪、桂花、龙桂、永丰等8个乡镇。三步走,即:第一步,近期目标,2007年-2008年,城乡统筹发展初见成效;第二步,中期目标,2009-2011年,城乡统筹发展成效更加明显,全面实现小康;第三步,远期目标,2012年-2017年,城乡统筹发展成效显著,率先全面实现富裕型小康社会目标,成为全市乃至全省丘陵地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样板区。
6、两免一补:两免,即: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的书籍费和学费;一补,即:对农村贫困住校学生实行生活补助。
7、十进社区:在社区建立组织建设、卫生、计划生育、文化体育、警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科普教育、法制宣传、环境卫生等10个相关服务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和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